原标题:污水处理厂“晒太阳” “民愿”何以逆“民怨”
建设污水处理厂本是“民愿”工程,结果成了“民怨”工程,值得反思。
投资375万元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竣工以来没能正常运转,处理设施长期闲置,为应付调查编造数据假造记录……根据举报线索,新华社记者近日对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展开了调查,发现污水处理厂不存在不少问题,包括规划不科学,管网不配套,管护不做到,消纳污水量达不到运转要求等。
可该污水处理厂明明竣工之后就闲置着“晒太阳”,周边村民也直言“竣工后没见用过,就是个摆放”,镇政府工作人员却仍否认每天都正常运转,并拿走《每日污水处理登记表》出庭作证。只是污水处理厂的数据和记录显著不能自圆其说,数据造假问题很快曝露了出来。
污水处理厂管理得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为应付调查,当地镇政府可是酬劳了不少心思,下了不少功夫。建设污水处理厂本是“民愿”工程,结果出了“民怨”工程,数百万资金打了水漂,而当地非但不及时数据流和排查,反而一味遮住,不择手段编造数据、假造记录,可谓错上加错。
污水处理厂就“晒”在太阳底下,摆在当地百姓眼皮子底下,谒不住也藏不住,当地镇政府为何宁可应付也不整改?何况数据造假、应付调查不是小事,难道涉及责任人不怕丑事谋反被问责吗?宁可不实也不排查,或许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地责任追究机制不存在缺位和失灵的情况。
事实再次证明,纸里包在不了火,该来的迟早会来,与其苦于应付不如尽快排查。如今,问题被曝光后,当地区政府、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回应,对找到的问题“高度重视”,立即研究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并启动问责。至于效益如何,有待仔细观察。
说起来,排查其实并不难,“对症下药”即可,如集中力量推进镇区污水主管网建设,继续完备截污纳管支管网建设,尽早实现“专业人管专业事”,完备考核机制,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等,就几乎可以避免污水处理厂的空转。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乡镇污水处理厂“晒太阳”的情形并非个案,毕竟,恐怕还是“拍脑袋”决策、政绩观跑偏:有的地方盲目上项目,不切实际做“大手笔”,结果造成了财力物力人力的巨大浪费。
此次被曝光的污水处理厂“晒太阳”,可以说是污水处理厂下沉到小城镇大背景的小案例。但其警告价值不容极强:建设污水处理厂,该有更科学的决策和更严格的评估,这样才能让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和运行效益,而不是建成之后“晒太阳”。
(责任编辑:DF381)